(來源:2025.07.15中國日報網)
中國日報網電(記者 譚國玲)印尼莫羅瓦利園區(IMIP)作為中印尼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標志性項目,已發展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平臺,輻射帶動周邊7000余家小微企業發展。
自2013年啟動以來,IMIP依托中蘇拉威西地區豐富的鎳資源,構建起涵蓋冶金、新能源及先進制造的現代產業體系,累計吸引來自中國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及印尼等國家企業投資逾350億美元。
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,園區正加速推動當地產業結構升級,形成強大的外溢效應,不僅促進了中小微企業(MSME)發展,也激活了社區經濟的內生動力。
作為中印尼產業合作典范,IMIP所構建的現代產業體系涵蓋冶金、新能源及先進制造等多個高端制造領域,持續釋放協同發展潛力。
清晨時分,在中蘇拉威西巴哈多比鎮街頭,53歲的阿卜杜拉正打包熱騰騰的飯菜,準備送往IMIP的施工現場。他經營的廚房生意“杜拉先生廚房”如今每天售出300余份盒飯,雇傭員工18人。“園區發展吸引了眾多人群,也帶來了新的機遇,我們打算再請些人幫忙。”他笑著說道。
五年前,阿卜杜拉從南蘇拉威西省遷至巴哈多比,抓住了園區發展帶來的人口紅利與商業契機。他的創業歷程正是IMIP經濟引擎帶動區域聯動發展的一個縮影。
官方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3月,巴哈多比鎮已擁有7643家中小微企業,較五年前增長62.7%,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6700個。餐飲、零售、物流、電信與維修等業態蓬勃興起,進一步豐富了園區周邊的產業鏈條。
IMIP園區公司媒體關系負責人戴迪表示,園區始終堅持“產業—社區融合”發展理念,通過延伸產業鏈、扶持本地企業,充分釋放集聚效應,增強地方發展韌性。“中小微企業正逐步成為區域就業與社區發展的關鍵力量。”他說。
自2021年起,園區管委會持續跟蹤企業發展趨勢。2021年至2024年間,巴哈多比鎮的注冊企業數量由4697家增至7584家,年均增速超過13%。僅2023年一年,就新增近1000家企業,彰顯區域經濟的強勁動能。
據了解,IMIP在布局鎳鐵、鎳鋰等高端制造產業的同時,也通過基礎設施完善與服務業發展,重塑了地區經濟圖景。街道兩旁商鋪林立、攤販活躍,配送騎手穿梭其間,生動展現出一個以人為本、充滿活力的社區經濟新生態。
“我打算繼續留在這里,把生意做得更大。”清晨陽光下,阿卜杜拉笑著說。
實踐表明,IMIP的發展經驗正向世界展示一條全新的成長路徑:通過產業集聚帶動社區振興,以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繁榮。